为什么很多城市几乎年年都在修路?

引言:笔者生活在山东烟台,之前淄博红火的时候,大家都在聊山东各地级市有什么特点,轮到烟台的时候就是“当当当当当”,这是破碎锤头砸开路面的声音。对此,大家很难不去好奇,为什么很多城市几乎年年都在修路,今年修好了明年扒开重新修,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?

关于这个问题,大家可能想得有些复杂了,虽然很多城市几乎年年都在修路,有些路几乎年年都在修,一修就是三、四年,但其实修的根本就不是路。

首先,很多城市的管道已经到了该换的时候了。

我们早期用的地下管道主要有两种,分别是水泥管和铸铁管,这两种管道的设计寿命仅为20到30年,而大家看到的“修路”是近些年才开始的。对此,大家不妨回想一下,上一次大规模修路埋管是否是在2000年左右?笔者个人记得是九几年的时候开始埋黑色的大管道,那时候因为在大坑旁边玩,还掉下去了。

地下管道直接关系到民生,而且考虑到设计寿命、气温、土壤条件等因素,近些年必须开始逐步的更换,并采用设计寿命更长的管道,尤其是城市供水管道更换之后,大家难道没有发现家里自来水的水质变好了吗?以前铸铁管输送自来水是有铁锈的,每次停水之后都要放好久的水才能干净。

另外就是地下管道进入数字化管理时代的了,简单来说就是需要管道内部安放传感器,实时监控水压和水质,由此为用户进行科学的调节。若是部分水管出现破损,也能够第一时间锁定位置进行整修,要知道放在十几年前,修一次水管可能要临时停水一天,现在甚至可以带压作业,我们生活的用水波动已经尽可能降到了最低。

其次,现在的线路也都往地下埋。

例如燃气管道、电网、通信线路这些,基本都尽可能地埋在地下,一方面是因为不美观,另外是一些线路管道架空安置,可能会有一些的人为损坏的风险,尤其是电网的损坏,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,这些都是要尽量避免的。

但是因为城市规划已经完成,房子建得到处都是,想要埋线路的话只能从路下走,一些埋放、更换、维修工作就要把路扒开了。所以,大家路过的时候看起来是修路,实际上不是埋线埋管,就是在维修。真正要修路的时候都是彻底封路,尽快施工,新修的路也都非常平整。

当然,也不能说一点问题都没有

一方面,管理主体不同,很难协同工作,所以看起来总是在“修路”。现在已知的主体就有路政、电网、移动联通、燃气、自来水、供暖公司,每个主体都要把路扒开一次,一下子好几年就过去了。笔者生活区域确实做到协同施工了,每次大修路都一次性将管道、电网、通信、燃气处理好,但是有的区域确实是“年年扒”。

另一方面,为了实现快速通行,结果把路“弄废了”。一些路面由于经常进行管道电网之类的维修,最后回填和修缮路面的时候,可能不会按照一开始修路的标准,所以就会导致路面凹凸不平,或者不同车道之间有差异。所以大家会有一种感觉“为什么路修了一遍反而更不平了”。

关于这两点,主要就是协同工作没有做好,或许这项工作圆满完成有些难度,但是笔者生活的区域却能处理得好,所以也希望各地能吸取经验,在修路需求基础上联系管网,尽可能一次性解决,切忌“多头施工”现象,避免影响大家的通行,毕竟通行质量也是民生的一部分。